一、核心成分范围
钨(W)含量
基础范围:80%~98%(质量分数),常规牌号集中在 90%~97%14。
特殊应用:军工和高屏蔽场景采用 ≥97% 的高钨牌号5。
黏结相元素
主流体系:
镍铁基(W-Ni-Fe):镍(Ni)与铁(Fe)比例通常为 7:3(如 93W-7Ni-3Fe)14;
镍铜基(W-Ni-Cu):镍(Ni)与铜(Cu)比例多为 3:2(如 93W-6Ni-4Cu),用于无磁性场景610;
其他元素:少量添加钴(Co)、钼(Mo)、铬(Cr)提升强度及耐蚀性56。
二、成分与性能关联性
特性 成分影响
密度(16.5–19.0 g/cm³) 随钨含量升高而增大(97%W密度达18.8 g/cm³)14;
力学性能 镍铁体系抗拉强度更高(700–1000 MPa);镍铜体系延展性更优46;
磁性 含铁(Fe)合金具弱铁磁性;镍铜体系完全无磁610;
辐射屏蔽能力 钨含量≥90%时,γ/X射线吸收率比铅高30–40%15。
三、典型牌号成分示例
牌号类型 成分组成 密度(g/cm³) 适用场景
常规配重级 90W-6Ni-4Fe 17.0–17.5 工业配重块、船舶镇流器5
高屏蔽/军工级 97W-2Ni-1Fe 18.5–18.8 穿甲弹弹芯、医疗屏蔽罐45
无磁功能级 95W-3.5Ni-1.5Cu 18.0–18.3 精密仪器零件、电焊电极610
四、成分设计原则
高密度需求:优先提升钨含量至95%–97%,黏结相总量≤5%45;
无磁需求:以铜(Cu)完全替代铁(Fe),避免铁磁性干扰610;
强韧性平衡:添加钴(Co)或钼(Mo)强化镍铁基体,提高屈服强度
请输入搜索关键字
确定